公共体育服务社会化改革的路径选择 |
编辑:昆明鑫淼源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字号:大 中 小 |
摘要:公共体育服务社会化改革的路径选择 |
长期以来,政府及体育行政部门一直是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绝对主体,全面履行管理职能,社会力量投入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相对薄弱,市场竞争机制不足,整体服务质量有限,公共体育产品供给难以满足公众快速增长的需求。社会化改革能够根本缓解公共体育服务供需矛盾,最大限度释放社会参与公共体育服务的热情,加速政府公共体育主管部门职能转变,有效保证向公众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体育服务。
明确公共服务性质,准确定位政府和社会服务组织的角色 在国家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和大力推进体育产业的背景下,公共体育服务一度出现按照“产业论”进行市场化运作的倾向。笔者认为,体育事业还是公共事业,只有其中一小部分可以变成企业。因此,一是要准确甄别各类体育服务的“物品”类别及其兴办主体的“事业”或“产业”属性,准确把握政府必须管、一般管、少管或不管的合理尺度,从而为社会化改革中的分类指导、分类管理提供基础平台;二是准确定位现阶段社会化改革的目标任务,明确政府和社会服务组织在提供公共体育服务中的角色和作用,做到“物尽其用”。 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鼓励社会组织进入公共服务领域 首先,政府应从微观服务领域即各种具体服务管理事务中退出,有选择地把原来承担的公共体育服务职能和相应的服务资源,向社会和市场转移。允许和鼓励民间资本和社会力量介入,参与服务产品的生产和提供。其次,打破行政垄断,让传统的体育事业单位与政府脱钩剥离,回归社会,成为在法律规范下从事社会公共体育服务的独立主体之一,在纯公益性体育服务领域发挥主体作用;降低公共体育服务市场的准入条件,形成政府、民间和社会多方兴办,多渠道提供服务,平等竞争、共同发展的多元化公共体育服务格局,真正实现“社会事业由政府和社会共同兴办”。最后,大力培育民间服务组织,拓展公共体育服务的社会渠道。应允许市场组织运用市场机制和手段,赋予其独立的利益主体地位。在社会化改革的操作层面上,除行政和法律手段外,还可以将市场组织作为提供体育公共服务的合作伙伴,进行市场化运营。 统筹兼顾,构建覆盖大众的多元化公共体育服务体系 一是统筹协调,构建服务网络,提高多元服务能力。向不同体育健身娱乐人群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实行多层次、多时段、多种优惠的多元化的服务,丰富服务内容和活动方式。二是加大对农村公共体育投入,逐步建立、健全乡镇群众体育组织,丰富体育活动内容。三是公共体育场馆、经营性体育场地设施向弱势群体免费开放,政府给予一定补贴,让每一个公民都能享受体育公共服务。 建立公共体育服务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机制 一是公共体育服务的内容和范围必须从实际出发,与社会的发展同步,与经济增长成正比;二是评价应该要以不断满足人们增长的体育需求、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和谐体育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三是评价标准必须通俗易懂,便于操作;四是完善社会参与评估的途径,通过公众接触、公开听证、民意调查、利益代表协商等方式,保证评价的客观公正和可信度;五是建立公众知晓、参与、评价的评估办法,尽可能满足市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以考查群众对公共体育服务产品的满意度和需求的变化。 充分利用体育资源,打造公共体育服务特色品牌 应突出地域特色,因地制宜,选择、培养、总结和推广具有地方特色示范效应的服务项目,以特色体育服务百姓,以特色体育树立服务品牌,以特色体育充实群众体育文化生活,以特色体育提升公共体育在当地的影响力。近年来,湖北充分利用群众体育活动,打造体育赛事国际品牌,在成功举办国际赛马节、国际武汉长江渡江节和清江画廊横渡赛等品牌赛事的基础上,精心规划、引导各地打造“一市一县特色”的品牌体育活动,如龙舟竞渡活动、武当武术、巴山舞、健身秧歌、太极柔力球、威风锣鼓等,社会效益显著。 (作者系省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主任、教授) |
上一条:山东群体工作经验:兴办民生体育 打造运动城阳 | 下一条:暂时没有! |